根據Statista的供報的數字(1),2018年香港Facebook用戶有4百40萬人,預計到2023年會增長至4百70萬人,雖然坊間有不少的聲音提出Facebook已經開始滑落,但數字本身的確反映Facebook仍是香港的重要社交媒體之一。
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網上推廣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再加上不同社交媒體平台均可提供大量的數據來分析用戶行為,使推廣的成本效益變得更容易量度和預測。隨之而來,也為設計帶來更大的契機,使設計設計變得可量度,加上數據分析後,設計好壞變得更客觀,因此坊間帶動起「轉化型設計」的討論。
轉化型設計 (Conversion-Centered Design) 沒有一個清晰定義,一般是指設計師透過利用一套框架或一系列的原則,使觀眾看見設計後作出行動。轉化型設計比較多應用在網站的登錄頁面 (Landing Page),一般目標是收集瀏覽者的電郵地址、開設免費帳號、填寫登記表等行為。
轉化型設計 (Conversion-Centered Design) 開始為人所重視是有原因的。過往很多人以為設計是比較主觀,或者設計就是突如其來的一個點子,便可以令產品銷售突然爆紅。我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但以我的經驗,有效果的出色設計,往往是由設計師的經驗和客觀的巿場分析轉化而來。
要做到轉化型設計,其實不是想像中這麼難,只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便可以歸納出一些有用的原則。大家不妨參考轉化型的設計先驅 Oli Gardner (Unbouce 創辦人)的提出的原則(2):
1. 封裝 (Encapsulation)
封裝顧名思義就是把物件包裝起來,目的就是要引導觀眾的視線去觀看特定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傳統和常見的方法,如下圖中可以看見,構圖形成了一條隧道,自然把觀眾的視線引向最遠方的景物。透過封裝的方法引導觀眾的視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Source: Pexels.com
2. 對比與色彩 (Contrast and Color)
對比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凡是有強烈的對比,自然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一般以單色 (monochrome) 來呈現,會更容易理解對比帶來的效果。但對比亦可以配搭上色彩,從而產生出強烈的感覺。
Source: Pexels.com
Source: Pexels.com
對比跟色彩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很多人經常誤會,以為用強烈的色彩自然可以引起人注意,但事實引起人注意的往往是對比效果,而不是色彩。舉個例子,你能看見下面第一幅圖中的文字嗎?第二幅圖片,就是把對比調整好後,信息馬上清晰可見。
Author/Copyright holder: Bolden.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ce: Fair Use
Author/Copyright holder: Bolden.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ce: Fair Use
色彩更可以鈎起觀眾的情感,例如橙色給人積極正面的感覺,綠色給人成長安舒的感覺,白色給人純淨清潔的感覺等等,只要大家在網上爬一下文,其實不難找到色彩的應用和它帶來的情感效果,但要留意不同國家對相同的色彩有著不同的意義,使用時便要注意它的文化含義為上策,以免產生出笑話甚至是公關災難。
3. 方向導引 (Directional Cues)
方向導引是利用視角元素引導觀眾的視線走向。利用這個技巧,可以引導觀眾跟著你預設的次序來閱讀,常見的方向導引元素包括使有箭頭、小徑、光線或者人的視線。
人類與生俱來就會對別人的視線產生興趣,所以人的視線會給人帶來引導的作用。以下圖的登錄頁面 (landing page),它便善用嬰兒的視線引導觀眾閱讀右手邊的資訊。
Source: http://www.lifeinthebay.org/great-baby-toddler-gear/totscoop-landing-page/
4. 留白 (White Space)
留白不一定指白色,留白是指刻意舖排出一個空間並置入圖像或信息,使觀眾更容易注意到該圖像或信息。留白是設計上的一個常見技巧來突出重要的資訊,同時也是有效吸引觀眾的視線的方法。
Google搜尋器的頁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基本上當你瀏覽google.com,你不會有其他的想像,只有進行網上搜尋。
Source: Google.com
5. 社會認同 (Social Proof)
人類其中一個最強的心理傾向就是社會認同(Social Proof)(3)。它的意思是指當一個人需要作出決定,而他未掌握足夠資料時,別人的決定和行為便可以造成很大影響力。說白了,其實就是「跟風」或「羊群心理」。
當我們在街上找餐廳時,會看看哪一間餐廳多人在等位子;又或者吃飯前會去openrice參考哪一間餐廳的好評較多;或者買電子產品之前,會到討論區看看該產品的評語。
回到設計的層面,客戶經驗分享是最常見的例子,不妨在設計加入一些客戶的評語,從而帶動潛在客戶的興趣,正如坊間不少的餐廳門口均貼滿大大小小的報章報導或明星來訪的相片,下次大家設計時,同時應用以上提到的4點,來引導觀者去留意和閱讀你的社會認同資訊。
Source: Sunny 飲飲食食 (https://blog.xuite.net/sunny1948/hkblog)
總結
轉化型設計相信未來會在商業上有更廣泛的討論和應用,只要善加利用封裝、對比與色彩、方向引導、留白和社會認同,設計可以更有效益地為商業服務及帶來利潤。說到底,設計根本性與商家的生意有著密切的關係,設計若果能為商業帶來更客觀的分析和數據的支持,其實對整個設計行業來講都是一個好消息。
作者:Derek Yeung (投身平面及品牌設計25年。現時Derek 仍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設計顧問服務,客戶包括有星巴克、華美粵海酒店、救世軍及米芝連的餐廳等等。)
備註:
(1)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558226/number-of-facebook-users-in-hong-kong/
(2) https://blog.hubspot.com/marketing/principles-of-conversion-centered-landing-page-design
(3) 近代社會心理學的權威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B. Cialdini)的經典作品《Influence》中提到,人類其中一個最強的心理傾向就是社會認同(Social Proof)。
最近,我即將舉辦一場講座(只限一場而已)。由於大部分客戶投放大量廣告資金,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實歸根究底,有可能是他們忽略圖片的重要性。這個講座可讓你即時掌握設計竅門,提升生意秘訣 。如果你覺得上文內容幫到你的話,不妨參與下星期五(5月17日)的活動,我會為你更詳細演繹轉化型設計,並教授如何令你的生意倍增。
課程特色
在3小時分享中,我們會分享:
- 何謂轉化型設計 (Conversion-Centered Design)
- 設計轉化型設計不可不知的流程
- 轉化型設計在不同媒體應用策略
- 網絡年代的品牌設計,需要注意什麼?
- 告訴你跟設計師溝通的必勝要訣
- 我要更新公司的設計嗎?即場評估你的品牌商標是否乎合轉化型設計
- 這個講座可能幫你找到更多生意
這個講座適合…
- 想將公司設計轉化成生意的老闆
- 負責社交媒體設計的相關人員
- 想提升生意的初創企業
立即點擊以下頁面了解詳情!
或到以下表格直接報名!
0 Comments